酒店

BRTV文艺《笑动剧场》清明节需要吃寒食,您知道为啥吗?

  • 来源:笑动剧场
  • 时间:2023-04-05 10:15:33


【资料图】

国人自古就有礼敬祖先、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,因此在清明时节逐渐形成春祭的传统。清明节,又称踏青节、行清节、三月节、祭祖节等,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。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,自古传承,至今不辍。那么,您知道清明节讲究吃寒食吗?这又是为什么呢?

清明节的起源与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有关。相传,春秋晋国公子重耳被迫逃亡。在19年的逃亡生涯里,他经常饱受饥寒,野菜为汤。

有一次,因为天气突变,野菜都没得吃了,一饿就是好几天,已经濒临死亡边缘。

跟随他的臣子中,有个近臣名叫介子推,生得一身正气,忠心耿耿。为了重耳的身体,介子推悄悄地割下自己腿上一块肉,再炖汤端到重耳床前,说:“主公,今天运气好,刚打到了一只山鸡。”

重耳饿得头晕眼花的,赶紧喝了口汤,感觉跟鸡汤味道不一样。再定眼一瞧,介子推的腿上大片被血湿透,心中瞬间明了。重耳感激涕零地发誓道:“先生大恩,重耳将来为王,定当报答。“

很多年以后,重耳功成名就,成为晋文公。他封赏四方将领,唯独忘了那位割肉伺汤的近臣。介子推也没有太在意,便归隐山林。晋文公经人提醒,才想起介子推的功劳。最后打听到,介子推在绵山内(今山西介休县东南)。他派人通传几次,介子推一直谢绝。晋文公便亲自去请,介子推无心做官,便连夜躲到山中更隐秘的地方。

晋文公想逼介子推现身,听信了身边一个臣子的建议,在山上的三个出口放火烧山,只留一条出路,逼介子推从山里出来。

谁知道,大火烧了三天三夜,也没等来介子推,只看到介子推葬身于火海的遗体,以及留下的一首血诗:割肉奉君尽丹心,但愿主公常清明。柳下作鬼终不见,强似伴君作谏臣。倘若主公心有我,忆我之时常自省。臣在九泉心无愧,勤政清明复清明。

晋文公哭得伤心欲绝,悔恨自己报恩不成反伤无辜。下令把绵山改为“介山”,在山上建了祠堂,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。这天禁忌烟火,只吃寒食,晓谕全国。介子推葬身火海的第二日,被晋文公命名为清明日,一直流传到了现在。后世人们逐渐把寒食节融入清明节,但是清明节吃寒食的习俗却保留了下来。

今天清明节,您在缅怀先辈的时候,也不要忘记18:00收看我们北京广播电视台文艺频道的《笑动剧场》栏目哦!精彩节目等您来看!

关键词:

推荐内容

Copyright @  2015-2023 港澳教育装备网版权所有  

备案号:京ICP备2023022245号-31

  

联系邮箱:435 226 40 @qq.com